莆田:今天:
投稿信箱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仙游新闻网>莆田新闻>
通衢如虹筑新程——我市持续加快建设打造四通八达交通运输网络
2019-12-25 09:53:17 吴伟锋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杨珺  

兴化平原上,壶山兰水间,铁路、高速公路纵横交错。 蔡昊 摄


年终岁首看发展

编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今年以来,我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坚持以木兰溪流域系统治理统揽美丽莆田建设,发展质量显著提升、成绩显著。本报今起开设《年终岁首看发展》栏目,陆续推出系列报道,盘点年终经济发展亮点和成就,聚焦各地各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鲜经验、有效做法,报道全市上下坚守使命、勇于担当,增强信心、狠抓落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拼搏赶超、化危为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公路总里程6536公里

目前,全市公路总里程达6536公里,公路密度172.0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一位;铁路总里程达148公里;公交车1454辆,线路133条,其中清洁能源、新能源公交车辆比例达93.4%。


一条条大道在秋阳下犹如条条银色的玉带,连通南北、纵贯东西,通至千家万户。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莆田交通运输经历了从闭塞到四通八达,从拥挤到通畅,逐步形成以港口、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为主骨架主枢纽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实现了“县县通高速、镇镇有干线、平原乡镇通公交、村村通客车、村村通邮、千人以上岛屿通班轮”。

日趋完善的交通体系,有力推动了我市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美丽莆田建设行稳致远。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莆田全市仅有公路17条,总里程310公里;至1978年我市公路增至66条总里程756.28公里,公路密度19.63公里/百平方公里,国省道干线公路160.9公里,社队公路595.38公里,但全市无高速公路、无铁路。

要致富,先修路。我市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2007年全市实现水泥混凝土硬化“村村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了县、乡公路由“树状”向“网状”转化,构筑四通八达的“毛细血管网”,农村公路总里程达5826.8公里,基本形成“通达通畅、干支相连、承接县域、服务农村”的网络,与国省干线公路、城市道路实现有效对接互通,也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打开了致富的大门。

如今,我市推行“路长制”管理机制,建立覆盖到县(区)、乡镇、村的路长组织体系,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服务品质,目前全市已完成农村公路管理APP在7个县(区、管委会)全覆盖应用,逐步实现农村公路建管护运监管网格化、信息化,推进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和养护市场专业化、标准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高速公路建设大干快上,攻坚克难,连年超额完成建设任务,不管是投资规模、公路密度还是通车里程均创下历史新高。


回顾莆田的高速公路建设史,1999年,我市第一条高速公路福泉高速公路莆田段建成通车,实现了我市高速公路“零”的突破。经过10年奋力拼搏,到2009年,我市就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即每个县(区)均可实现15分钟上高速公路,提前6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截至目前,我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63.35公里,密度6.26公里/百平方公里,超全省平均水平51.94%。

市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王鑫说,现在,我市高速公路已建成了20个互通出口、6个服务区、5个枢纽互通、6个高速出境通道,主要港口各有1条高速公路干道向腹地辐射,实现了除海岛外的所有县区行政中心15分钟内、绝大多数乡镇30分钟内通达高速的快捷“交通圈”,大大改善了我市交通条件,满足人民对舒适快捷安全交通的要求,并保持着适度超前,发挥高速公路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中的基础支撑和先行带动作用。

国省干线建设速度令人刮目相看。新规划的“三纵一横三联”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逐步完善,S211(联一线)涵江段、荔城段、秀屿段、埭头通港公路、S310(联二线)游洋天马西苑凤顶段等共89.78公里实现完工通车,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通车里程达410.2公里,占普通国省干线的80.0%,较“十二五”末提高77.6%,三级以上公路乡镇节点通畅率100%,实现“镇镇有干线”。

目前,全市公路总里程达6536公里,公路密度172.0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一位,总体覆盖能力显著提升。而莆田铁路发展速度一样令人振奋,迈入“高铁”时代。2010年,福厦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市“地无寸铁”的历史。目前,向莆铁路、湄洲湾港口铁路相继建成通车,形成“一横一纵一支线”铁路网络,铁路总里程达到148公里。

大道如虹踏歌行,纵横通衢天地新。

(二)

我市交通综合运输网络日益完善,进一步促进了运输服务综合水平不断提升。

城市公共交通迅速发展。经过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改革,目前全市经营公共汽电车业户共有3家,全市公交车辆数1454辆,公交线路133条,其中清洁能源、新能源公交车辆比例达93.4%,公交线路基本覆盖到中心城区的各个功能区以及46个乡镇(街道)、各大工业园区。

市公交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金志强说,自2017年起,通过对中心城区停靠站进行升级、改造,当前我市中心城区共有钢结构停靠站173座、三角牌停靠站94座、防腐木停靠站121座。特别是荔涵大道、荔园路、东园路等路段建设的防腐木公交停靠站,为莆田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全覆盖。

“这些年,我市网约车市场发展有序。”市运管处出租汽车管理科科长蔡爱峰说,全市目前共有出租汽车经营业户7家,现有营运出租汽车1000多辆,已全部更新为双燃料车。我市已对符合条件的飞嘀打车、呼我出行、万顺叫车、易到、斑马快跑、方舟行、首汽约车等多家网约车平台公司许可并发放《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网约车驾驶员考试以每月开考上百人次的速度推进,网约车运输市场进入快速增长期。

(三)

长期以来,对偏远地区尤其是海岛发展来说,交通是一大制约因素。

为了破解这个难题,近几年,我市实施“百千万工程”——百人以上岛屿建成陆岛交通码头,千人以上岛屿开通班轮、建成码头管理房(候船室);万人以上岛屿开通岛内客运班车。

海岛数量最多的秀屿区,通过“海岛交通便民工程”,新建大码头、购买大渡轮、开通环岛路、引进规范化轮渡管理,不仅让海岛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便捷,还为紫菜、龙须菜养殖,渔船出海捕捞,海岛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提供了交通保障。湄洲岛开通了从生态码头至鹅尾神石园等多条公交车线路,不但方便岛民出行,而且给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游览全岛景色带来了方便。

海岛交通有了“升级版”,让岛上群众与美好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建成陆岛交通码头31个,泊位41个,基本实现了海岛交通“5个100%”,全面提升了海岛交通运输能力,让海岛居民“乘上平安船、坐上安全车、走上便捷路”。

以民为本,福荫百姓。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推动下,广大交通人艰苦奋战,换来莆阳大地交通的大跨越,拉动经济发展的大增长。一条条“畅、安、舒、美”的道路,犹如绿色景观长廊,飘逸而美丽,成为展示美丽莆田开放、生态、现代化形象的一个窗口。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杨兴斌说,接下来,我市交通事业发展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一如既往地对标奋进,砥砺奋进,以坚持绿色发展为导向,探索交通运输发展新模式;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塑造交通运输发展新形象,助推美丽莆田建设,为创建美丽中国的示范区而不懈努力。


主办:仙游县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2010www.xy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94-8396686 投稿信箱:xr8396686@163.com
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企侵权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民族宗教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版权所有@仙游新闻网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2023004176号 闽公网安备3503220200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