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今天:
投稿信箱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仙游新闻网>文体>
描龙绣凤 针下梨园——仙游县戏服传统技艺惊艳了旧时光
2019-12-25 10:25:00 彭丽程 胡昂 来源:仙游今报  责任编辑:林婧晶  

《晋宫寒月》剧照

绣金龙

绣凤凰

裁剪

吴梅英绣金龙引来小娃关注

王余鸣在学习

核心提示:

作为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戏剧服饰传统制作技艺,历经五代传承,依然在持续,还留下了一段令人惊艳的时光故事。他们曾为鲤声剧团晋京演出做“行头”,创办的戏装厂制作出的产品还销往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可爱莆仙戏,风流世代传”,戏装这项旧时光里的“爆款”曾惊艳了谁?

●五代传承 为鲤声剧团晋京演出做“行头”

12月18日,莆田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完成公示,戏剧服饰传统制作技艺入选。近日,记者走近这个戏剧服饰传统制作技艺,探索旧时光里一段令人惊艳的故事。

当年,老舍先生观看《春草闯堂》后,曾写下“可爱莆仙戏,风流世代传”的诗句。不知道这“可爱”里,戏装为之加分几何?

木兰溪畔,仙游城区鲤西路的一处小院子里,鸡犬相闻、花草相伴,67岁的王以立和爱人吴梅英在自家的小院里描龙绣凤。做了一辈子的戏服,他们早已习惯了戏剧的热闹与戏装的孤独。

屋前的绣架上,吴梅英带着老花镜,正在绣一尾金龙,金龙已经初现雏形,引来小娃好奇的目光。这是一件菩萨衣的一部分,整件制作完成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在机器替代人的大时代背景下,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做这么费时费力的活计,更别说机器绣法也更便宜。

小院很安静,王以立神情也恬淡,“现在大家手机摁一摁就可以挣钱,没人愿意做这辛苦活了”。王以立年轻那会,情形可不是这般。

五代传承,从清末曾祖父王文鼠,传承手艺独立经营店铺至今,王以立最难忘的事分别发生在20年前和40年前。

王以立告诉记者,1959年,鲤声剧团晋京为国庆10周年献礼,随后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戏曲影片《团圆之后》,剧中戏帽是由王以立的父亲王新堂设计制作。1979年,鲤声剧团晋京汇演《春草闯堂》,部分戏帽由王新堂和王可立、王以立设计制作,王可立是王以立的哥哥。在那一年,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他们还创办了榜头戏装厂。

“那阵子,许多公社都成立了文艺演出队,戏装的需求量暴增。”王以立回忆道,到1980年,工厂员工多达100余人,工人们上班时就蒸盒饭,场面十分热闹。从最初以戏帽为主,到后来戏服、道具,全套设计制作,文化的繁荣带动了工厂的发展。

后来,莆仙戏《晋宫寒月》,现代剧《鸭仔丑小传》《阿桂相亲记》等优秀剧目,频频在全国、全省各级各类比赛中拿奖,服装都出自戏装厂。

王家两兄弟也渐渐独当一面。他们设计的戏帽还在1987年,获福建省工艺美术百花奖。

●远销海外 戏装产品承载厚重文化内涵

除了服务莆仙戏,当时技术娴熟的戏装厂,还为闽南的木偶戏制作戏装。所做的神像、菩萨服帽还销往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

“从业至今,做的最大件的衣服是一件妈祖衣,大约有2.5米长,最小就是木偶戏的戏装,仅30公分。”王以立告诉记者。

要做成一套戏装,除了手工活,更重要的是要熟悉历史人文知识。正所谓“士农工商,诸行百户,其衣装亦,各有本色,不敢越外”,穿衣是有规矩的。“观音的服装一般相对素雅,而妈祖因赐封天后,所以穿蟒袍套云肩霞帔……”服饰中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王以立谈起如数家珍。

传统文化内涵的积累体现在王以立的设计稿中。家里成打的图纸,神情、动态都惟妙惟肖。常用的图,他会做成模板,有时需要使用“火油印刷”,印花在缎布上,方便刺绣。

戏帽和戏衣的制作上也是完全不同的。戏衣的制作上,以缎布、丝绸为主,刺绣材料以金葱线和绒线为主,手法有毛线绣、立体绣、卷线绣等。戏衣制作先是印花、上绣架、刺绣、刷桨除皱、晒干,最后裁剪组合。

戏帽的制作上,有软帽和硬帽之分,硬帽有皇帽、凤冠、官帽、将帅等,软帽巾帽以文生、武生、平民、员外等。王以立说,软帽好做一些,硬帽就复杂多了,做帽胚、裁花、铁丝做骨、对痕、刷油、贴金、画色、组装等。戏台上,看似简单的乌纱帽,却是十分难做的,报纸泡在米浆里,一层层地糊成厚厚的半圆形的帽胚形状,考验耐性。

除了做戏服,王以立的一双巧手,还会画画、泥塑、雕刻,甚至做木桶也不在话下。他的哥哥王可立更是编写了一本泥塑教材,原来还计划要收学徒。  

●坚守传承 只为提供学习与传播的平台

戏装的辉煌仅仅持续了几年,就渐渐冷清了。工厂规模也渐渐退缩成家庭作坊。现在主要以制作菩萨衣为主,销售的价格也只比机器绣略贵一些,尽管折算出来的工资很低,但王以立仍在坚守。熟悉他的老客户,包括远在马来西亚的朋友,也还是会找他做菩萨衣。

“朋友圈发布了一些刺绣的视频,有很多朋友都很感兴趣,不少人还想学。”王以立的女儿王余鸣告诉记者,这项技艺一步步申报非遗,如何传承?这个课题她也在思考,制作一件衣服耗时较长,而更多年轻人想学习是想为自己的生活添彩:在衣服上绣上一些喜欢的样式,无论是补洞,或者是将自己脑洞大开时的想法具体化。

因此,王余鸣也计划明年将自家的院子改造成一个工作室,一部分展示,一部分传承与传播,为感兴趣的人群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也期待这从清朝传承下来、为美而生的老手艺有一天能再成“爆款”。

县文化馆负责人俞辉告诉记者,仙游是中国“戏剧之乡”,莆仙戏是全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戏装,用衣着见证了戏剧之乡的风貌。

主办:仙游县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2010www.xy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94-8396686 投稿信箱:xr8396686@163.com
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企侵权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民族宗教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版权所有@仙游新闻网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2023004176号 闽公网安备3503220200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