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人把仙游大济、度尾一带称为“西乡”,凤山位于“西乡”更西处,四处都是山,属山地地貌,地势徒然抬升,雨量充沛,含得住热量和水分,滋养植物。在夏季午后或傍晚,如若城区闷热,西北天空隐约有雷鸣电闪,却不下雨,则十有八九是凤山乃至“西乡”一带下雨了,故凤山有山且有水,和缓处为溪,仄逼处涨溢成湖成潭。凤山的溪流萦回,水清且浅,或在溪涧的岩石上漱流,或绕村而过,皆清浅秀气。溪流由凤山而下西苑,地势渐低,遇湓地则筑坝可堰塞成湖,有着优良的水利发电条件兼观光的优势。山环水绕,积翠凝蓝,山上则树木葱茏,山下沿溪流两侧芳草茵茵。人烟埠盛的地方,开垦为良田,大都种植水稻,一年只种一茬,俗称“一季籼”。人烟稀少的地方,则放牧牛羊,牛羊又肥又壮。 承蒙西苑乡政府联系接洽,我们得以第一次进入抽水蓄能电站的“上库”参观。驱车驶过大坝,有着几分神秘的“上库”终于揭开了面纱,清清亮亮的平湖被群山环绕着,如镜如练,襟带于群山万壑的怀抱之间,抖落出一处山与水完美叠印交集的梦境,轻浅幽静,轻轻地碾过每一个造访者的心头。 我们开车沿着六公里长的库区公路绕湖一圈。道路两旁红褐色的红毛草与葱绿的野草杂错相间,如织锦一般,呈现出一种原始粗犷的美学,充盈着浓郁的乡野气息。行驶在这条画廊般的库区公路上,忍不住不时地停下来,看着蓝天上舒卷的白云从四面八方赶来围观这青山绿水,看着青山在平湖边逶迤而去,渐渐隐于远方的淡雾残霭中,岚山云影入水,映影如绘。淡夏灿烂的阳光映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泛着远方最美的诗意,辉映着湖光山色的恬静,一行人无不痴迷于蓝天白云下山水相守的美景。 梭罗说,湖是自然的眼睛。如若有幸和“上库”对上了眼,在人事纷纭的世间,难得遇上清澈的湖水,深邃的湖面似乎洞穿了我的内心,涤荡去身上的风尘,仿若在这里稍作小憩,洗心革面,等待着改换天地,再进入凤山腹地的清凉境。 抽水蓄能电站的“上库”宛如一道开胃菜,让人惊鸿一瞥于凤山的潋滟风光,可惜这“上库”属于国家电网的生产重地,出入一次颇费周章,私下以为如若在不影响企业生产的前提下,在度凤线开一匝道,择一角度最佳处拓建一观景台,让人有先声夺人之感,岂不两全其美! 清溪在凤山大地上流淌,汩汩不息,所到之处,就有了一种绵延不尽的美,使人心向往之,来之,游之,犹赏玩不足。在凤山的山水间游走着,天地疏朗,杂树生花,千迭翠微,仿佛我们就是这个世界唯一的存在,如般若一样畅意,如菩提一样自由…… 在凤山,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从不花样迭出。这里的高山永远在聆听着风带来的讯息,流水则把讯息带给远方,从从容容,别有静气,或许这就是凤山山水之魅所在,或许这也是一个中年人心底里理想的生活范本。看过了太多的风景,也看淡了世事万象,到了看细水长流的年龄,也无精力周旋于纷繁的人事,觉得踯躅于凤山的山水间,虽一时也说不上好在哪里,却让自己松弛了下来,且乐此不疲,不知老之将至,心底里有了异样的喜悦,这大抵是凤山山水给予我的美好之情。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上库”仅仅只是一出楔子,凤山的传奇正要拉开帷幕。一路向西,风土、风情、人情跌宕起伏,高潮迭起,供养我们一幅幅壮美秀丽的画卷。由“水库”往西,过广桥村,至凤顶村,可望见几座山峰如覆钟如顶戴如螺髻,山脚下便是九座寺及无尘塔,十八股头则隐于寺后的漠漠青山后,再往西行,过凤山村,有溪流萦绕而过,清浅处便仙水洋,继续往西,道路狭窄,依山傍水而行,曲折蜿蜒,走马灯似的,方觉路途漫长之时,倏忽已至墓前村,此处有一岔路口,往右行约四公里,又有一岔路口,往左通向东湖村、白岩村,往右通向前县村,下湄溪便在前县村后,在墓前村的岔路口往左,则通向溪头村、柳园村,闽中第一高峰石谷解便坐落溪头村后…… 一个山下的城里人来到凤山,看到这触目皆是绚烂至极的平淡美,着实被吓得不轻,像是回到了初见活色生香世界的懵懂少年时代。 显而易见,凤山是造物主散佚在天地间的一处武陵桃源,美到了不需要人类去刻意经营的地步,究其原因则在于这里的人鲜少去干预其原始自然的形态。这里的青山绿水永远氤氲着袅袅的清气,散发着清新自然的本味,逶迤着纯朴原始的生态美,有着返朴归真的自然美。在尘世里看惯了各种各样矫饰的美,猛然间见着了质朴到极致的原生美,山是青的,水是绿的,花儿有信,风儿有情,不禁要痴了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我们依旧将平凡地活着,日常的点点滴滴漫过心头,沉淀着,没有什么意义,却品尝到了生活的滋味。凤山依旧默默地守望着它的山水,冲淡平和,不徐不疾,一样鲜少有意义,却可以成全自己。世间从来如此,于是我们便挥霍时光,向西,去凤山,来了去,去了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