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今天:
投稿信箱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仙游新闻网>文体>
鲤声后浪
2020-05-11 15:25:02 王小农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林婧晶  

建团于1952年的仙游县鲤声剧团,曾有“天下第一团”的美誉。在我幼年时,就曾屡屡听家人说起鲤声剧团在京获奖的光辉事迹。然而那时的我从未想过,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工作岗位,就让我与这历史悠久的莆仙戏剧团结下不解之缘。

“跟着鲤声剧团排戏去,老剧团颇有传承,要多看,多问,多学习。”这是领导布置给我的任务,恰也是我的夙愿。鲤声剧场坐落于仙游文庙旁,在这个极为重视文化传承的小县城里,孔夫子面向的街道,才是最繁华的县中心。听老一辈的人说,这里曾有一座体育馆,还有一个热闹非凡的大集市,鲤声剧场在这县中心的中心,每当有大戏上演,便是人山人海的所在。

然而,毋庸讳言,传统戏剧在当今已经逐渐式微,就连名噪一时的鲤声剧团,如今也不复当年荣光。当年的“鲤声剧场”,现在已经多了块牌子,叫做“鲤声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对莆仙戏的研究也由“发掘式”,变成“保护式”,再变成“抢救式”的了。今年又受疫情影响,剧场短时间内想要开演是不可能的。这些情况,让我对这棵即将亲密接触的“老树”,多了一丝隐忧。

直到我初入剧场的那天。

走到文庙门口的广场上,我就隐约听到了剧场内的锣鼓声。平日里紧锁的大门开了一半,院落中停满了演员们的交通工具。我推门而入,阳光从我身后抢先钻进剧场,舞台上的演员们却没有一个注意到陌生人的到来。空荡荡的坐席蒙上了一层薄灰,顶棚的灯也没开,全场只有舞台灿烂辉煌。

台上在排练的是被称为“宋元南戏活化石”的传统莆仙戏剧目《目连救母》。这是一出长达9个小时的传统大戏,从前只要演这出戏,便是通宵达旦的节日盛事;但如今却因为时长等原因不再适宜剧场演出。《目连救母》从表演形式、表演技艺到古剧本、锣鼓经等,无一不是历代传承的珍贵宝藏。目连戏从佛教故事演变而来,在中国民间影响深远,而鲤声剧团所传承的,正是其中最为古老、完整的版本之一。鲤声剧团深知它的珍贵,才会选择在剧场无法开放的疫情期间,组织全团一起来将它排练、还原。

为什么说“还原”呢?因为《目连救母》已经出现了传承上的断代。老一辈的剧团成员们,有很多已经年逾耄耋,还有的已经不在人世。他们毕生的艺术修为,并没有完完整整地传承下来。鲤声剧团重排目连戏,只能依靠上世纪老一辈鲤声剧团留下来的影像资料,一点一点地摸索还原。在讲究师门传承的舞台艺术里,个中难度不可谓不大。

台上的演员专心致志地排戏,台下的我也找了个第一排的位置,饶有兴致地看着。令我惊奇的是,几乎每一个角色都有两个演员同时在演,他们一招一式都近乎相同——仔细一看,都是一个四十上下的老演员,带一个二十出头的小演员。我这才注意到,这个历史悠久的老剧团,并不像很多人想象中那般是“老年俱乐部”,而更像是一棵抽出了众多嫩绿新芽的老树。整个剧团中与我年纪相仿的年轻人,竟占了半数左右。年轻演员中有些年纪还比我小一两岁的,已经颇受他们师父的称赞;他们演戏时的专注与投入、为了某个细节反复请教的认真劲儿,令我自叹弗如。其中有几位演小生的演员,帅得简直可以立刻出道。或许只有当“小生”与“流量”二字不再有半点关系的时候,演员们才会像这样刻苦地钻研演技吧。

戏剧舞台,分台前和台后。除了台前的演员之外,台后的乐团竟也是年轻人撑起半边天。对乐器我不甚了解,便不敢随便置喙,或许音乐需要岁月积淀才能弹得更有韵味,但对乐器和音乐的热爱是不分年龄大小的。在整场莆仙戏演出之中,真正起到“大脑”作用的其实是坐在后台的“司鼓”。司鼓通过对鼓点的调整和把控,既影响着其他乐器的节奏,也掌握着演员表演的节奏。他就像交响乐团里的总指挥一样,是最核心的角色。现任的司鼓年纪也不大,他的师父每天都要坐在他身边,一点一点地指正他,而他手里那本目连戏的锣鼓经,真正是师门传承下来的宝贝。

到今天为止,我跟着剧团排练已经有一个月了。有些老演员对天天来台下看戏的我很有兴趣,常喜欢来找我聊天。难得有年轻人对戏剧感兴趣,他们常这么说,其实我自己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显然对传统艺术感兴趣的年轻人不止我们这些。一个月内,就有两拨来自不同大学的大学生,戴着口罩,扛着摄影设备,前来录制、采访。这些都不是剧团请来的,而是他们自发来的,他们有的是在为毕业论文取材,有的则纯属社团活动或者兴趣爱好。

我的朋友圈里也有许多对传统艺术感兴趣的朋友,他们听闻我去做戏曲编剧了,很多人来祝贺我,甚至有人很羡慕我。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以为我应该算是年轻人里的“异类”,但其实不是。传统艺术因为她自身的魅力,就一定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欣赏她、照顾她、传承她。很多时候“后浪”们做的这些事其实并不值得称道,因为当你走近她,你就会发现,她真的很美。我们不是什么劳苦功高的传承者,我们和每一代“前浪”一样,只是“美”的信徒罢了。

我看着这如今依然空荡荡的剧场,突然想到些什么,兴冲冲地跑去问团长。我问她,这些年来,剧场观众的年龄结构有没有什么变化?我想,说到底,还是得看戏的年轻人多起来,戏剧才能好起来。想不到团长也兴冲冲地回答我:有啊有啊,年轻人越来越多了,现在疫情还没过,你看不到观众,等到下次开场演出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于是我更加迫不及待地,盼望演出的那天,早日到来了。

主办:仙游县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2010www.xy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94-8396686 投稿信箱:xr8396686@163.com
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企侵权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民族宗教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版权所有@仙游新闻网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2023004176号 闽公网安备3503220200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