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今天:
投稿信箱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仙游新闻网>天下看仙游>
王永声:青山不锁滔天水
2020-07-09 09:07:25  俞靓 王约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林婧晶  

斗笠过小桥(资料图片)

青篙划破春江水(资料图片)

抗战凯歌(资料图片)

夏荷(资料图片)

留守儿童寻亲记(资料图片)

王永声在创作。游飞摄

七月,南方的荷花开得正欢。但鲜有人知,在仙游画家王永声家中,四季皆有满屋子荷花,不失颜色。

推开门,只见一幅油画上,石桥亭榭,碧柳青荷,西方明快的油彩与传统水墨画的写意相得益彰,清澈与透明并存,水乡风光生动有韵。收获了在场观众的赞叹,王永声却摇了摇头:“写实只是临摹,算不上艺术。”

回望近四十载绘画生涯,王永声从莆田行画(行业加工性质的商品画)的先行者,到全情投入艺术创作,他经历了什么?青山依旧在,他如何以童真保有艺术创作的生命力?

“我把那个年代的不幸当有幸”

王永声今年75岁,依然满头黑发。在那个特殊年代,由于家庭出身问题,即便他18岁便能导演舞蹈作品,但在考艺校、参军的过程中依然屡屡碰壁。

无法选择与常人相同的生活轨迹,王永声收拾行囊,前往闽西响应上山下乡,一去13年。新的地方,他打开了新的天地。王永声只身一人就是一个文化站,出板报、编排文艺活动。此外,下地种田,照着书学养蜂,自制出蜜工具,当木匠,成为养殖场的饲养员,农活一样不落。那时,他肩膀一挑,就是60公斤的担子。

偶然的机会,王永声去往香港谋生。他白天打工制作录音盒,晚上进夜校学习,苦涩的日子不知道何时到头。相熟的朋友知道他有绘画底子,介绍他给人画大型电影海报,以画谋生的人生蓝图就此铺展开。

不久后,朋友介绍王永声去从事收入更高的行画。因为早前在家里,王永声得到过福建师范大学老师的指点,有了素描基础,加上自身天赋,没过半个月,他就对行画上手了。之后,他开始为客户临摹世界名画。

1983年,王永声决定将行画从香港带回家乡仙游,之后创办了全县第一家油画制作有限公司——西园画社。他从香港进口颜料、画布,免费给学生提供画材。传授的技艺有别于当下学院教学:学生将一张画的“零部件”全都熟悉一遍。比如,一个时期只画树,一个时期只画桥,最后再把它们一一拼接起来。

“现在莆仙从业人员有两万多人,王永声作为莆仙商品油画(行画)的创始人,播种下艺术的种子,带动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功不可没。”原仙游油画协会副秘书长黄伟斌说。

多年以后,王永声对这段早年的挫折怀有感激。“我把那个年代的不幸当有幸,我认为真正的艺术家就应该有这样的阅历。”

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

1993年,王永声来到法国卢浮宫,为期三天的名画之旅震撼了他:“我觉得我应该走艺术的路,而不是做个画商。”

回国后,王永声毅然解散了西园画社,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没有人能理解。”他回忆,妻子带着上千万元积蓄离开了他,亲朋好友都不看好他,他不得不变卖车子和房子重新开始。

艺术创作的路子,似乎又让王永声苦了回去。骑行到郊外厂房,自行车丢了17辆。创作油画成本高,其间数次面临经济压力。即便生活拮据至此,很多人前来索画,他通通摆手不卖。“这是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舍不得!”

一步步摸索,王永声渐渐找到了创作的手感——从平常、微小事物中寻找突破。

如斗笠与荷花。他用油画颜料,却画中式荷花。水墨画的飘逸风姿与油画色彩的层次感在他手中水乳交融,业内人士评价他的荷花创作为:老歌新唱。

2014年,王永声的《留守儿童寻亲记》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并进京展览:饱受思念煎熬的留守儿童驾驭斗笠,驰骋在山川云海之间,恨不能立即与城里的父母相见。橘红的山、洁白的云、乌黑的斗笠,天马行空,直逼视觉。

有学院派人士质疑:这样的处理方式合理吗?意思是,画中既没有突出远近,也没有细化明暗,山体的用色更是不合常规。“是我故意省略了不必要的多原色,让颜色得到充分的释放,从而加大感染力。”王永声说。

在王永声看来,没有主观色彩的作品,不足以被称为艺术。概括自己的美术风格,王永声选择了这样一个词:不重复。

艺术的潮流每年都在更迭。“我很不喜欢做重复的工作,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王永声说,他绘画追求的是一种激情,一种别开生面的创造性,就像过去自己常画具象,如今却爱抽象的色彩和肌理。

对艺术仍然怀抱童真

直到现在,王永声依然每天花上4个小时,站着作画。25年间创作油画近1500幅,他记得它们每一幅的模样,甚至了解它们所在的位置。

但最近,王永声又想重新办起画社。只是,这一次他不为赚钱。

王永声的出发点是:“我们现在的艺术变得很粗糙,甚至人也变得很粗糙。”他担忧现代社会节奏渐快,人们生活品质提高,美育的缺失却一直没能填补上。

他畅想,如果能够让更多人走进绘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体会到什么是绘画美,他们自然也能够体会到什么是舞蹈美、音乐美。因为美育的根本,正是通过审美来提高文化素养。“不懂艺术,人生缺少精彩。”这份感悟,是王永声从自身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得出的。

2015年,王永声获得省油画产业特别贡献奖。古稀过后,王永声对艺术仍然怀抱一份童真,他不断抛弃固有的审美经验,同时试图尝试不同的艺术语言。“一个画家,应争当创新的勇士,去行使艺术家的天职。”他说。

前段时间,王永声还和北京的教授探讨全世界油画的区块链问题。“这对于未来的画家来说是个很好的平台,因为他们不论在家里,在北京,或是在山区,只要有好的创作,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展示、交易。”王永声说,通过运用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等特性,构建起全新的艺术品交易生态圈。这是以新时代的新形式,给油画界的“后浪”们更多的希望。

关于未来,王永声还想打造一个私人的美术馆,也会继续参加五年一次的全国美展。通过这种方式,他试图鉴定自己的画有无脱离社会潮流。“我年纪渐长,评委却一代代年轻化,如果他们能欣赏我的画,说明我没有原地踏步。”

人物名片

王永声,1946年出生于福建仙游,莆田市油画艺术产业创始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油画《情寓绿色中》《抗战凯歌》《斗笠过小桥》《留守儿童寻亲记》《青篙划破春江水》等连续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出版《王永声作品集》《王永声荷花集》《斗笠游云——王永声斗笠作品专集》《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家会员图册》。

主办:仙游县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2010www.xy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94-8396686 投稿信箱:xr8396686@163.com
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企侵权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民族宗教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版权所有@仙游新闻网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2023004176号 闽公网安备3503220200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