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今天:
投稿信箱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仙游新闻网>经济>
紧扣时代的脉搏——读《李清达画集》
2020-09-21 09:12:23 赵鲜明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林婧晶  

最近收到李清达赠送3本不同时期出版的《李清达画集》,观后给我突出的感触是李先生近几十年来在艺术表现上的变化既大而成功,令人欣喜。

李清达,1946年出生于仙游县东屏山,现为仙游李耕画院院长,莆田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莆田市民盟书画院院长,福建省民盟书画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美协会员。他擅长国画,亦专雕塑。早年所创作品,以颇具仙游画派特色的古典人物和山水花鸟等画见长,且多于写实中写意,反映古代民间生活与体现时代精神而为人们所喜爱。如:《婆媳情》《江南茶乡》《高山仰止》《家计不忘子读书》等等。而八十年代以来,他通过对古今中外绘画的借鉴、吸收,特别是对传统国画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创构意境、神韵奥秘的感悟,并融合民间质朴的抒情手法,发展为饶有韵致的民俗风情、田园诗意的吟唱。同时,自觉避开在学习传统技法中,诚如部分画家盲目模仿传统的某些作品而形成的如出一辙或基本雷同的平庸落后画风,将所学到的知识,去芜存精,发展成为丰富多彩而又含蓄耐看、富有哲理的新颖风格,充分体现了他对我国古典人物画与现代绘画等诸多形式因素的合理运用。面对那一幅幅形象逼真、气韵生动,直面生活,技巧娴熟的动人画面,不能不对作者在艺术表现上的如此变化与提高表示赞赏。

画集给我另一突出的感觉,就是作者在艺术表现上的变化与提高,不是单纯从形式出发,为形式而形式,而是非常明确地为表现内容的需要而探索新的形式语言。一句话,就是形式跟着内容走。他的作品最大特点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主要表现他对民间生活、民俗风情与农村新貌的挚爱。他像诗人那样,把“三个贴近”和“三种挚爱”加以交织浓缩成为无声之诗。为此,他的艺术表现也要跟着他的这种诗的内容走。如《青青河边草》《三八六一九九部队》等画之用宽银幕式构图和采用“浓墨重彩”体现劳动者敦厚朴实的形象,就与如诗如画的生活写照有关;半工半写的《回春图》《山村乐队》《老百姓的故事》等作品,于“淡妆浓抹”中显示出的轻松快活,正是如今生活美好与祥和气氛的体现。

画集给我更为突出的感想,就是作者除了对传统国画的创作理念和创作实践的矢志不移外,一直坚持现实主义的艺术价值取向。他不仅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艺术界一度出现忽视作品的艺术性追求,盛行“唯题材”论期间,始终坚持“三个贴近”方向,没有忽视艺术质量,保持了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如他在《老中农》《光明行》《江南春早》等作品中体现的那样;而且于改革开放初期,曾几何时发生严重怀疑与否定作品思想性要求,甚至一味否定作品内容,如“艺术与生活无关”“艺术与政治无关”和“纯粹艺术论”等错误思潮的情况下,也仍然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地做到“跟随时代脉搏跳动”“投身火热的现实生活”“反映时代,启迪众智”。与此同时,他还通过深入生活和学习实践,不断探求艺术表现上的变化与提高,创作了一系列颇有教化意义的反映国家处于困难时期,人民思想觉悟、生活水平不高的真实面貌和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取得的新成就、新风尚和新的艺术水平的作品,尤其是他运用肌理、拓印、水冲法等崭新的技巧创作的许多现实主义艺术作品,深得行家的赞许和人们的青睐。由此更可以看出他在国画创作上的提高,就是立足“要精髓,不守旧”和“三个贴近”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结果。

主办:仙游县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2010www.xy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94-8396686 投稿信箱:xr8396686@163.com
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企侵权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民族宗教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版权所有@仙游新闻网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2023004176号 闽公网安备3503220200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