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今天:
投稿信箱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仙游新闻网>文体>
砚边拾趣
2020-11-16 10:03:35 张德成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林婧晶  

我自幼就喜爱写写画画,对书法情有独钟。小学时全校书法比赛得了奖,上中学是学校黑板报编写员,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参加县书法展览,转瞬间,在书法园地耕耘了五十余个春秋。

书法创作当然离不开文房四宝——纸、笔、墨、砚。这些东西都是写字的基本工具,好似农民种田,必备锄头、镰刀、犁、耙。刚学写字时我就选择一些基本的书帖练习,后来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蔡襄的《洛阳桥碑》,赵孟頫的《洛神赋》,邹德忠的《书法集》等,从中欣赏到楷体的苍劲浑厚,草书的剑拔飞扬,隶书的丰腴圆润,这些名贴像磁铁吸引我进入探索书法的艺术宝库。

名家的作品对我启发很大。我结识求教过几位书法家,福州的赵玉林、余险峰,厦门的林懋义、余纲,莆田的余一石、方纪龙,仙游的余鸿、林懋忠等,他们的书品、人品、书风对我产生一定影响。余鸿先生寓所距我家半里之遥,每逢星期天,我必定登门请教,有幸当场观赏其蘸墨,下笔刚劲,字得入神,笔墨轻重,点线疏密,宛如春风和气,秋空行云,善以粗细多变的手法,使书法魅力体现,令我折服,受益匪浅。余老说:“笔法是书画艺术的基础,也是创作的精髓,气韵和骨力形成一定功底,书法自然就飘逸流畅,运用自如。”余老活到九十二岁谢世,但他执着追寻艺术的精神仍为后世所敬重。创作实践中我深深感悟到要坚持师古,秉承传统,沿着老师指导方法多学勤练,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才能找出自己的特点和风格。于是,我从学楷书入手,后学行书,转向隶书,摸着石子过河,一步一步走过来。

在书法创作实践中,我坚持边学边写边提高,不断探索,领略书法的基本要领。福建师范大学朱以撒教授的《中国书法名作100讲》《中国书法博物馆》《书法》和相关杂志,是我寻绎、效法、析赏的不尽源泉,从中吸取丰厚的营养,给书法创作赢得最大的自由和空间。在阅读时,一则妙趣横生的故事对我激发犹新。有人考唐伯虎在一筒烟工夫画百只骆驼,只见唐伯虎蘸墨落笔,画了一片沙漠,又画了一座山丘,山下一丛灌木,忽儿在左侧画一只后半身的骆驼,前半身被山挡住,又画一只前半身的骆驼,就停笔歇憩品茶了,眼看时辰逼近,大伙焦急之际,唐伯虎从容地在画面题诗“百只骆驼绕山走,九十八只在山后,尾驼露尾不见头,头驼露头出山沟”,谜团揭开了,大伙惊讶发笑,足见唐伯虎驾驶书画艺术的高超痕迹。这个故事使人从中窥见书画艺术原来隐藏着许多深奥的学问。

“学海无涯,书山有路”。在书法这片沃土上,我永远是个耕耘者,仍把情感寄托在一笺宣纸上。数十年来,我与一些名家保持联系,递书求教,书写一些古今诗词格言给同学文友斧正,并收藏一些名家的书法作品析赏,参与社会书画笔会,以文会友,扬长避短,提升书艺。

退休后,我在爬格子,沷水墨中深深体会到书法艺术能陶冶性格,表露心迹,寄托情思,是生活中一大情趣,亦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任管岁月荏苒,爱好永存,值此和谐盛世,陪伴砚台,临池笔耕,乐此不倦。

主办:仙游县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2010www.xy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94-8396686 投稿信箱:xr8396686@163.com
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企侵权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民族宗教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版权所有@仙游新闻网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2023004176号 闽公网安备3503220200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