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今年入冬以来,仙游县干旱少雨,位于赖店镇玉墩村的仙鹭花卉仙游基地里,陈燕梅等菜农变身而来的花农连日来忙着给基地里的菊花浇水、追肥。好在菊花耐旱,加上田间管理到位,今年的菊花长势喜人,7.5万平方米菊花已开始迎风怒放,让玉墩村的移民们多了一条增收的门路。 玉墩村是古洋水库移民村,5000多人口中共有1200多位移民,过去主要靠外出打工、务农获得收入,虽然有零星种植蔬菜的传统,但生产方式落后。随着流出劳动力增多,村里闲置土地增加,留守老人、妇女就业难度不少。 为了彻底解决收入问题,该村组织队伍前往厦门、龙岩等地考察取经,确定采取“公司+农户”的休闲农业精准扶贫发展模式。随后,与在厦门经营花卉种植的游洋镇能人林志良合作,于2015年9月起在玉墩村建立仙鹭花卉有限公司仙游基地,转型为现代花卉精细农业,引进黄、白、彩色三大类15个小品种的菊花种植。 据介绍,因为玉墩村土壤中矿物质丰富,土质疏松肥沃,是优质的花卉生长之地,采用大棚技术每年可种植两茬,每茬周期4个月左右。特别是清明、冬至的销售旺季,每天采花的工人就需上百人,产品源源不断销往北京、长春、上海、沈阳、河南、安徽等地,乃至出口韩国、日本。销路打开后,玉墩村为了发展菊花产业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就利用“支部+企业+农户”模式,支持仙鹭花卉有限公司扩大大棚菊花优质高值品种种植,发挥企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目前,基地共在玉墩村流转土地7.5万平方米,建有7万平方米的标准化钢结构蔬菜大棚,建成了菊花产业扶贫基地,通过产业化、市场化的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盘活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公司负责人林志良介绍,菊花每年收成两次,每公顷可产鲜切菊花135万朵,可收入约105万元,除去租金、劳动力、管理费、苗肥等成本,每公顷净收入15万多元。随着种植规模扩大,当地60多位村民年务工增加收入约100万元,今后还可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自然资源。 一朵菊花盛开,菜农华丽变身家门口就业的花匠,农民在熟悉的土地里找到了增收的新路子。今年50多岁的陈燕梅说,以往她在自家农田种菜,既艰辛又没什么经济效益,如今每天8个小时到基地大棚里“上班”侍弄花苗,还学会了切花技艺,每年除了挣到2万多元的工钱外,还能收到近3000元的租金。 此外,为了增加村民收入,基地还把花期的施肥、打药、滴管等按照每个棚320元委托给谢玉治等几位年近六旬的种田能手,能按时拿到多劳的管理所得,村民们的日子确实是越发好过了。 “采摘期,花田里洁白、黄色交相辉映,给村庄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玉墩村村支书谢金欣说,为吸纳游客观光、体验独特的美丽花海,展示移民村的浪漫和美丽,下一步村里还将立足这个菊花基地和生态园,增设观赏区域,通过“花卉农业+休闲旅游”的产业融合和叠加,引导村民共同发展乡村旅游经济,融入现有的农家饮食、乡村民宿、农业体验等项目,实现既帮农民富口袋,又帮农民富脑袋,让他们在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美丽村庄里过上省心又赚钱的幸福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