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今天:
投稿信箱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仙游新闻网>仙游要闻>
传承历史文脉 留住城市记忆——仙游县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2020-12-28 10:58:47 陈祖强 张力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林婧晶  

图为藏在深山中的济川村古韵浓厚。

图为工作人员开展文物普查。

仙游县统筹做好文物古迹和历史风貌保护,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积极培育乡村文旅新业态,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中,不断提升幸福感、增加获得感。

走进仙游,就如同踏入了一座馆藏丰富的露天博物馆。该县拥有国家级文保单位4处,省级文保单位19处,县级文保单位159处,涉台文物单位22处,各类古建筑348处,这些都成为了仙游悠久历史文化的佐证。

如何保护、开发好区域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使之成为彰显城市软实力的特色名片?仙游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在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战略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落实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推进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共赢共荣。

▲延续城市文脉

12月13日,仙游县风貌办发出关于在全县公开征集历史文化遗产线索的通告,面向社会征求仙游县域内具有突出历史文化价值、建筑艺术价值、科学技术价值或其他价值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线索、信息。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城市发展的积极力量。今年来,仙游围绕“东拓南进西扩北兴中修”城市发展战略,坚持城乡统筹、新城建设与旧城更新并重,突出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城“双城联动”,全力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在兴城市战略推进的同时,该县切实转变城市建设理念,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经济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大保护工作力度,坚决制止破坏行为,全面推动城市功能和品质大提升。

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完善不可或缺。该县及时印发《关于在城市更新改造中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建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由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召集人,成员由县住建局、文旅局、自然资源局等县直重要部门和各乡镇(街道、管委会)主要领导组成,进一步明确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职责分工。

在此基础上,该县先后建立完善了历史文化遗产普查认定公布机制、城市更新改造中历史文化遗产先普查后征收制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控机制、专家技术审查机制、定期评估监测机制、保护修缮展示机制等,积极组织开展历史文化遗产调查勘探、资源核查等工作,切实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申报、实施与项目资金管理。

县风貌办主任张文清告诉记者,连日来,该县持续推进区域内已开工、即将开工的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涉及的历史文化遗产全面普查工作,范围包括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含50年以上建筑)、古树名木、古井、古牌坊、古碑、古桥、古渡、古道及其他文物古迹等。截至目前,初步普查已完成,目前正在进行汇总整理,建档归库,筹备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对普查出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统一评估论证。

▲强化保护力度

仙游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灿烂辉煌,文物资源非常丰厚。县文管办主任连庆光介绍,经过三次历史文化遗产普查,全县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点共有551处,涵盖隋唐、五代至清代的名家碑刻、古桥梁、名人故居及明清古民居和革命纪念地等,类型齐全,历史延续性强,是该县1300多年文明史的真切呈现。此外,全县共有一镇七村获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

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近年来,仙游县坚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使文物保护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为子孙后代留存文化印记。

为进一步夯实文物保护基础,该县持续推进文物“四有”工作,对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制度、档案资料等进行充实完善, 制作了300块“十不准,十必须”文物保护制度牌、420处“三普”文物点保护牌等,对全县文物点进行挂牌保护,并积极推荐申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非遗项目名录。

与此同时,该县坚持规划先行,大力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修缮,分别编制“一镇七村”的保护发展规划,并向上争取500多万元资金,完成凤山无尘塔、林氏大宗祠、三会寺、蔡襄墓、万寿观、圣泉宫、天中万寿塔、仙游文庙等多处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安防、消防工程。

此外,在这些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保护村落的保护性修缮过程中,该县还着力凸显地域特色。前连村筹措近1000万元对5幢古建筑进行修复,6幢不协调风貌历史建筑进行外立面整治,对200亩田园综合体进行使用权流转,分功能区规划,宣传古建文化,乡贤文化、南方红砖文化;柳园村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对本村10条历史街巷、2栋历史建筑、8棵古树名木、2处山体景观、1处风貌池塘进行保护性修缮,宣传清代“厢房”建筑文化、少数民族村寨特色文化;朗桥、西林村筹措资金1000万元用于古村落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工匠赴宁德、屏南学习古建修缮技艺,提升了古村落保护效果,宣传了富有地域特色的祈梦文化、红色文化、知青文化、畲族文化和陈靖姑信俗文化。

▲转化融合业态

汽车在崇山峻岭中穿行,沿着美丽的金钟湖,就进入了石苍乡济川村的地界。放眼望去,峰峦叠嶂,成片古民居依山而建,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形成一种自然的和谐。

济川村是一个自汉代以来的千年古村落。境内古建遗迹众多,历史古韵厚重,古民居特色、山水人文景观及原生态环境独特,孕育了相对独立的区域特色文化。2014年3月起,先后获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首批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等称号。

济川村党支部书记林健华介绍,2016年下半年,济川村启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和发展工程,以创建国家AAA级风景区为目标,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古村落修复与美丽乡村建设并重的原则,积极培育和发展特色民居游、青山绿水游、传统民俗游和生态农业游等不同业态。先后投资450万元,建设旅游公厕、生态停车场、观景台、步游道和村庄美化、亮化项目,积极开展水生态工程治理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逐步推进高阳、老山、霞湖等周边村庄的红色旅游和采摘旅游,努力把“绿水青山”变为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

眼下,在仙游,各乡镇也积极活化利用机制,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钟山镇利用“古”资源,大力宣传当地特色产业,打造民宿、研学、摄影、写生新业态,邀请专业团队进行项目规划、策划,探索“文化创意+民宿旅游”“网红+产业”新发展模式,目前已流转土地1500亩、古厝使用权86户333间,为传统村落古厝开发利用作前期准备工作;书峰乡四黄村因势利导利用百年集体祖厝打造以传承记忆、留住乡愁为主题的“四黄乡愁博物馆”,与百松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兰石村名贵植物园等书峰乡全域休闲度假游的网红景点连成一线,成为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地标。

如今,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征程,仙游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传承历史文化、延续城市文脉,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中,不断提升幸福感、增加获得感;让古韵悠长、活力无限的新仙游在新时代、新发展中,留驻历史之根,熔铸文化之魂。

主办:仙游县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2010www.xy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94-8396686 投稿信箱:xr8396686@163.com
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企侵权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民族宗教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版权所有@仙游新闻网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2023004176号 闽公网安备3503220200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