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今天:
投稿信箱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仙游新闻网>仙游要闻>
红色土地新希望——社硎乡脱贫攻坚交出满意答卷
2021-01-11 16:32:11  彭丽程 郑彬 张力 来源:仙游今报  责任编辑:林婧晶  

重走红军路

唱红歌

猕猴桃基地

白洋村幸福家园

核心 提示:

山奇水秀,景色宜人,这里是美丽社硎,“依红靠绿”是它的“脱贫密码”。在社硎,当百姓实现脱贫致富的同时,也绘就了一幅乡村嬗变的美丽画卷。

破解“红色密码” 激发发展动能

初冬的阳光洒在社硎乡田利村,这里洋溢着脱贫致富的生机和热情。通村公路刚刚拓宽完成,红色纪念馆建设一新,合作社内村民们正忙着将优质山货打包销售成特色年货。

这样有活力的家乡,不断吸引村民返乡。原本在外做服装生意的林航看到了“山货”里隐藏的商机,2016年回到老家,成为一名村干部,通过朋友圈销售“山货”。然而单打独斗的她很快发现了其中的不足。山货虽好,但缺乏品牌经营,想“出山”却不易。

转机出现在2018年。田利村是闽中特委机关长期驻扎的老区基点村,苏华、黄国璋等一批知名革命家曾在这里活动,留下了宝贵的“红色基因”。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立广因势利导,带领村两委,发动群众,修缮了中共闽中特委机关遗址和罗木坑交通站旧址,并以此为依托,建立党性教育基地、培训当地导游、开辟3公里的“革命路”,推出重温革命史、重走革命路、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餐等系列体验项目,广受社会好评,吸引市直部门、县区单位及企业的党员前往接受红色教育。红色旅游开办以来,已为田利村吸引游客2万多人次。

红色旅游带来了人气,有了人气就有了财气,乡村就有了生机。土鸡蛋、农家自制的笋干都成了抢手货。藏在深闺的山货一鸣惊人,也激发了山村的绿色动能。田利村乘势而上,采用传统的“自然+人工”的模式种植生态米2万平方米;种植油茶3.87万平方米;利用田利村优质的猕猴桃天然生长环境,经与省农科院陈义挺博士技术合作,投入40万元发展种植猕猴桃产业……眼下,该村新建的菇房也已完工,待到春暖花开,就将种下新一年的新希望。

田利村还注册了“田园田利”品牌,统一收购村民自产的农产品,质量由合作社负责把关,凭借可靠的品质一路畅销。茶籽油、大米、土鸡蛋、笋干、香菇、蜂蜜、苦笋等农产品,已经成为广受仙游人喜爱的“年货”。去年春节期间,销售额达120万元左右。

“依红靠绿”,村民的腰包实打实地鼓起来,村集体收入真真切切地多起来,实现村集体与百姓致富双丰收。更辐射全乡以及周边乡镇,带动其农产品销售。

除了田利村,该乡厝洋、塘西等村结合“美丽乡村”整治,以修旧如旧的模式,打造以乡愁记忆为主题的田园式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发展乡村旅游。通过优美的环境、优质的生态农产品,逐步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文化为一体的社硎生态文化品牌。

产业发展带来的人气增长、岗位增加、村民增收、村财增长,不但巩固了脱贫成果,而且吸引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村民返乡参与乡村振兴建设。

今年40岁的林元锭长期在外务工,看好村里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前景,于去年辞职回乡。如今,他在村里参与农家乐经营,也当导游解说,空闲时还到种植基地劳作。他说,在家门口就业的收入不比在外务工差,而且能和家人在一起,方便照顾一家老小。

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绿色产业”,社硎乡走出了一条“人气、财气、地气”相结合的偏远山区脱贫致富路。

夯实脱贫根基 形成攻坚合力

社硎乡辖区共有14行政村,总人口1万4千人,其中有白洋、卓林、厝洋、田利4个贫困村。贫困人口总计207户804人,于2019年已顺利实现所有贫困户脱贫、所有贫困村摘帽。

“如果说脱贫是一场攻坚战,那么防贫就是一场持久战。”社硎乡武装部长李玉宝表示。

大病是返贫致贫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居住在偏远山区的社硎乡群众来说,交通不便、缺医少药的矛盾突出。

村内无村医,群众看病难,何解?去年,社硎乡决定在全乡范围内全面开展“一线巡诊”服务。由乡卫生院医生,按照固定地点、固定技术人员和每个月一天的固定时间开展工作,得到群众的欢迎。

“高血压等这些慢性病的药,医生都给送上门。”社硎乡沈楼村村民卢玉欣告诉记者,以前老人去乡卫生院看病要坐车,还要人带。现在医生到村里来,还给大家说一些保健的知识,村里人都叫好。

“一线巡诊”彻底解决偏远乡村“看病难、买药难”的问题,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医,实现老有所医。

该乡还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省医疗叠加保险和市精准扶贫医疗综合保险等制度保障范围,与乡卫生院对接,加强和规范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签约服务政策,规范签约服务内容,做到“一对一签约”、“每季度一对一履约”。

不仅如此,多措并举重点推进道路交通、安全饮水、安全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基础设施,深度精准脱贫。

要致富,先修路。该乡卓林、田利两个贫困村位置偏僻,通村主干道弯多路窄,群众出行极为不方便。2019年卓林村通过对通村主干道部分进行改弯取直、增设避车道,极大缓解了该村交通困难;田利村通过对通村主干道全线进行扩宽、改弯取直,较为彻底的解决了该村出行难的问题;厝洋村对村内道路部分进行扩宽、设置会车点及安全护栏,较好地解决了村内交通安全问题。山路行车更通畅,也进一步夯实了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和长远发展的基础。

社硎乡还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在田利、白洋、厝洋等6个村发展绿色无污染的光伏发电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建了一所老年活动中心,让留守在家的老年人有了好去处。扎实落实“三保障”扶贫措施,通过“雨露计划”等教育保障措施,全乡无一人因贫而辍学;新建及改造贫困户危房75户;确保全乡贫困户人人享有免费医保;对“老弱病残”特困群体,综合运用低保政策、资产收益分配、孝善养老、邻里互助、村级扶贫专岗等方法,让他们生活上有照顾、情感上有慰藉,着力提高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

病有所医、老有所乐,村村通上水泥路、人人住上安全房……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看得见也摸得着的幸福。

增强造血功能 扶志圆梦小康

社硎乡白洋村,国定贫困户刘金富正在田间忙碌,冬季是党参种植的黄金时期。

刘金富一家4口3人残疾。他十几岁时,从高处摔下造成脑内有淤血,导致右耳完全丧失听觉,左耳靠助听器保持听力。他的妻子与大女儿都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小女儿身体正常,现在在读书。

刘金富的家庭状况引起了乡政府及白洋村两委的重视。2015年,白洋村在开展整村搬迁时,免费分给刘金富一套房,让他们一家住上了更宽敞、安全的房子。村里还为他提供了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加上每月的低保及残疾人补助,刘金富一家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小女儿读书的学费也全免,教育有了保障,刘金富心里的最后一块石头也落下了。心里没了负担,刘金富就想着通过自己创业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

然而创业之路多坎坷。2016年起,在接受农技培训后,刘金富萌发了种植西瓜的想法。乡扶贫办在得知他的想法以后,帮助他争取到了5万元的无息小额贷款及相关产业补助资金。然而第一年种植时,瓜苗被发病的妻子毁了一大半,第二年再种植却遭遇强降雨,品质不好而滞销,好在乡村干部帮助,才得以销完。

天灾人祸的打击丝毫没有动摇刘金富摆脱贫困的信心,“创业路上哪能一帆风顺”,他依旧志气高涨,每天都活跃在田间地头,探索致富之路。

曾有过6年采药经历的刘金富,在经过市场调查后,他又开始试种中草药明党参,经过近一年的精心培育,终于在2019年11月收获了8斤左右的明党参。明党参市场一公斤可以卖到800元至1200元不等,刘金富的明党参一个月多就销售一空。

中药种植的初步成功,给了刘金富莫大的鼓励。眼下他又开始新一轮更大规模的种植。

“我的条件虽然不好,也没什么本事,但我有手有脚,不能一直向政府要,我要靠自己的努力,尽快把贷款的钱还回去。”刘金富心心念念的就是什么时候能把贷款的钱还上。

在这场轰轰烈烈脱贫攻坚战役中,社硎乡涌现出了一批不等不靠、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

社硎村小黄自小失去双亲,由爷爷带大,现在已经大学毕业了。一度差点辍学的她在帮扶干部及各方的资助下完成了学业。现在已经在福州就业。

修园村的陈元保,夫妻两人身体都不好,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他也从没有动过让女儿辍学去打工的念头,而是咬牙坚持着把女儿培养成才。在“春蕾使者”的曾德梅老人及各级资金的帮扶下,他女儿顺利完成学业,后考上莆田市税务局岗位,如今女儿已结婚,家庭幸福美满……

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社硎乡人民一个也没有掉队,用自己的勤劳的智慧,探索出更多的新路子。

主办:仙游县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2010www.xy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94-8396686 投稿信箱:xr8396686@163.com
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企侵权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民族宗教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版权所有@仙游新闻网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2023004176号 闽公网安备3503220200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