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今天:
投稿信箱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仙游新闻网>社会>
金凤大桥正式通车 贯通南北、连接新老城区
2021-04-26 17:33:15 彭丽程 唐伟 来源:仙游今报  责任编辑:林婧晶  

4月23日,金凤桥正式通车。宽阔的桥上车来车往、井然有序,联通仙游城区与莆永高速,金凤桥的通车按下了仙游发展的“快捷键”。

金凤大桥于2019年启动改造,项目起于紫檀南街,终于木兰大道,道路长度为 416m,道路修建宽度为40m,其中桥梁总长166.4m,设计速度为50km/h,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

作为高速车流转市政车流的重要通道,金凤桥也是我县重点项目艺都大道的重要部分。艺都大道分鲤城街道北宝峰段和鲤南镇金凤桥段,是车辆从高速出口出来,向市政道路继续前行的重要通道。路线呈南北走向,南起莆永高速城区出口,经金凤桥,北至清源东路。

艺都大道是县城东向门户的一条重要干道,不仅成为贯通南北、连接新老城区的交通动脉,更带动了规划中的东城片区开发建设,对促进道路沿线产业及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距离刚通车的新金凤桥仅数十米处,建于清代的这座旧金凤桥依然矗立溪面,该桥于1980年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新旧两桥比肩,仿佛是时代与历史的对话。

◎链接:

据史料记载,金凤桥最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在古代就是仙游官道的要冲。几经更名,前后有安利桥—卧龙桥—青龙桥—起龙桥—登瀛桥—金凤桥之称。

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公元1208一1224年),告老还乡的清源郡侯陈谠,命和尚守净募捐建桥。初名安利桥,共有十五个桥墩,桥面长亭覆盖,两侧均有木栏杆,是宋代仙游第一桥。

明成祖永乐年间(公元1403一1424年),安利桥被大火焚毁,只剩下五座桥墩。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十一月,辞官返乡的郑纪与柯添、陈俊民、茅宏赞等36人募资重建,历经七年完工,取名为卧龙桥。因卧龙桥建在兰溪与双溪交汇处,所以每逢大水,必有损坏。易名卧龙桥、青龙桥、起龙桥。

明万历十二年(1592),知县周铎在原址上游数十丈处重建一座新桥,命名“登瀛桥”。

明天启二年(1662),为缓解交通拥挤又增建一桥,东名“金凤”,南为“青龙”,两桥之间还筑有一座大石墩相连,桥墩上建造八角亭一座。明崇祯年间,金凤桥底被泥沙淤积,青龙桥不幸遭大水冲垮。

清雍正八年(1730),由本县绅士徐万安兄弟筹资重建,共10墩11孔,桥墩为船形,桥全长218米、桥高7.2米、面2.3米,为石头梁式结构。

新金凤桥是拆除1996年建的金凤桥所建。

主办:仙游县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2010www.xy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94-8396686 投稿信箱:xr8396686@163.com
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企侵权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涉民族宗教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94-8396686,举报邮箱:xr8396686@163.com
版权所有@仙游新闻网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2023004176号 闽公网安备35032202000090号